分享到:
当前位置:许肯中文网 > 桃花渡春曲 > 正文 18、来自远方的亲人(下)

正文 18、来自远方的亲人(下)

书名:桃花渡春曲  类别:侦探推理  作者:海川北仑 || 错误/举报 更新/提醒 投票推荐

    (一)

    三人到了学校。一个很明显的感觉,这校园里叉眼(戴眼镜的人)特别多。在村里几乎很少看到戴眼镜的人,农村里即使有人近视了,也不戴眼镜的,因为做农活的时候不适合戴眼镜。如果有人戴眼镜,那一定是大队里的脱产干部,什么会计、统计之类的。眼镜是一种特殊的标记,学历越高、知识越多,戴眼镜的人越多,度数也越深。三人从小学读到初中,就见到一二个老师戴眼镜的,现在一下子就看到这么多老师都戴眼镜,稀奇之中也带有一些崇拜。

    “桃花姐,快看快看。你看这老师戴的眼镜,度数很深吧,应该是一个很厉害的老师。还有这个……还有那边那个……。”周醉儿躲在校门口小声地议论着老师。周小通看到周醉儿少见多怪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模样,正在郁闷中,没想到周醉儿冷不丁地冲着他说:“花心大萝卜,你这眼睛不配戴眼镜,你不是读书的料。什么,你还不服气,是吗?哼,你的眼睛只会sè迷迷地看美女。就是近视了,也是看美女看累的。”

    我擦。这是哪跟哪啊,眼镜居然跟花心也能联系起来。周醉儿这妞实在太强大了,想像力之丰富,思维之活跃,无敌于天下。周小通情急之下,差点爆出了粗口,还好面对着强大的周醉儿,他自己及时收口了。好男不跟女斗。

    “哈哈哈哈。”两女笑得花枝乱颤,引得周围的老师和同学都往这边看。

    这下好了,周醉儿口口声声说要侦察侦察学校里美女多不多,现在自己却暴露了。两大美女笑得花枝招展,就像一道美丽的风景。在这校门口,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,无疑是杀伤力超强的一颗炸弹,引爆了人群。齐刷刷,齐刷刷,一道道目光聚集到了一起,惊艳的、痴迷的、垂涎的、羡慕的、赞赏的都有。噢,卖糕的,她们被围观了,他们(包括周小通)也被围观了。看着周围男xìng一双双兴奋的、灼热的目光,周小通要多郁闷就有多郁闷。

    有胆大的高年级同学冲出来搭讪道:“同学,你们是高一的新生吗?”

    也有人觉得周桃花面熟,想了半天,忽然在人群中振臂高呼:“桃花妹,桃花妹。我认识她,她是桃花妹。”

    知道“桃花妹”的同学,都sāo动了起来,像追星族一样的热情疯狂,求签名求握手求一笑。噢,卖糕的,这签名这追星是怎么一回事呢,不懂不懂。这不怪周小通,因为当时,放眼祖国大地还真没长出几个有名的明星来,连《庐山恋》都还没有拍出来呢。

    “围着干什么?这是学校,不是菜市场。散了,散了。”一位年轻老师一本正经的,他驱赶着围观的学生。不过,他自己却走向了周桃花,陪笑着说:“桃花妹,你好,你好,我认识你。本人陈才志,是这学校的老师。”

    “陈才子?哈哈,真有趣。你是才子,我还才女呢。”周醉儿讨厌地讽刺道。

    “不是陈才子,是陈才志。志是志向的‘志’,不是‘孩子’的‘子’。”

    “哈哈——。”周围还不舍得离开的学生这时都笑得滚在地上了。

    ……。

    混乱,一片混乱。就连周醉儿如此强大的猛妞,也被笑得红脸赤脖,难为情了。还是周小通脸皮厚,装作没事人一样,对着两女说:“你们走吧。我也要到教室里去了。这都快要上课了。”

    两女这才醒悟过来,逃也似地离开了学校。(二)

    “舟山群岛是宝岛,四面环海浪滔滔。碧海深处鱼成群,黄金白银随你捞。男捕鱼来女织网,耕海牧渔真勤劳。早出晚归鱼满仓,宝岛儿女争英豪。东海出现蓬莱岛,桃花处处满山岙。欢乐歌声似海涛,幸福rì子靠我党。”

    舟山是刘赛英的故乡。故乡给予人的大多是温馨的记忆,难忘的烙印,特别是对于那些远离故乡的游子,更是强烈到一种魂牵梦萦的地步。对于刘赛英来说,这故乡是她永远抹不去的伤,永远留着心底的痛,却又是她无法遗忘、时时刻刻牵挂的地方。

    在这舟山群岛的一座孤岛上,远离了凡世俗尘,一座小庵,一间净室,有缭绕的香烟陪伴,有妙庄慈悲的观音大士神像陪伴,刘赛英仍是静不下心来,她的神情还是那么的戚然,心有牵挂,愁眉难解。

    几年了,她托人差不多刨了舟山各岛的地皮,就为了寻找一个失散多年的女儿。在这几年中,她自己一有空闲,就从香港飞过来,一个个地核实着各方传给她的信息。女儿,她的亲生骨肉,在她离开的时候,才只有几个月的大,连户口都还没来得及给她报上去啊。女儿这么小,她就离开了,一个母亲哪能不愧疚啊?几年来,她一切心怀愧疚,她的努力足以感动天感动地,但她却感动不了自己,原谅不了自己。

    那个世居的小岛,再没有可挖掘的信息了。户口簿上,只有她婆婆的名字,她自己亲生女儿,竟然连个姓名都没有留下来。村里的人说祖孙俩外出乞讨后,就一直没有回来过。十五、六年了,外出乞讨竟然会没有回来?刘赛英当初听到这一消息,瞪大了眼睛,难以相信。村里的人却摇着头,那意思很清楚,就是祖孙俩凶多吉少了。刘赛英没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,她是不知道当年村里的惨状。村里像她女儿那么大的小孩饿死了多少个啊,这后山,一具具的有好几个这样的“小棺材”。村里人都认为没什么希望了,劝刘赛英别找了。可刘赛英抛不下对女儿的思念,动用了一切力量更广泛地去找。她抱着一线的希望,作着最坏的打算,就是她们死了,她也要找到女儿的遗骸。每年,各方面汇集来的信息都会送到她的手上,她都亲自一个个地实地去核实。这次,她又跑了七八个地方,核对了十四、五个女孩的情况,最后女儿还是杳无踪影,没有找到。“小霞,你在哪里?”刘赛英泪流纵横,默默地在心底呐喊着。

小技巧:按 Ctrl+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;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章节目录,按 ←键 回到上一章,按 →键 进入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