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享到:
当前位置:许肯中文网 > 重生大明之再整河山 > 正文 第52章:山寨子弹

正文 第52章:山寨子弹

书名:重生大明之再整河山  类别:历史军事  作者:風滴皈迹 || 错误/举报 更新/提醒 投票推荐

    ()    “皇上,您看,这个火器名叫一窝蜂,是草民父亲设想出来,留下影图,由草民和大哥制造出来,可以装火箭三十二支,点火之后可以发shè百步以外,百步以内可以穿透步卒、战马皮甲。曹国公李景隆去年北征,就带五十架一窝蜂。”石二在旁边骄傲的给朱允炆介绍,从他的神情来说,比他哥哥石一更像一个技术狂人。

    他完全没有看到孔方亿脸上的痛苦,提谁不好,提李景隆,不知道曹国公李景隆已经让刑部审理定罪,押在死牢等着上菜市口吗?

    朱允炆听着,赞不绝口,对着石二不停的夸奖。

    “皇上,您看,这是霹雳弹、轰天雷,点火扔出去以后,声如响雷,可以伤及一丈内的人马,就算不死也会脱层皮。”

    “皇上,您再看,这是…….”

    “皇上,您再看…….”

    石二滔滔不绝,想把他制造的所有火器都介绍给皇上,越说越来劲,越说越有jīng神,朱允炆的表情由开始的惊奇、喜悦变为沉重。明初几十年的战乱,促进火器的快速发展,不过因为没有良好的思路,使其发展走上歧途的边缘。

    大明此时的火器,全凭工匠的灵光一现,设计制造出来的东西千奇百怪,再加上上级官员不懂技术,只要声音巨大、火光猛烈、看相威武的东西,使其种类各异,高成本的制造,增加军费消耗,此其弊端一。

    大秦帝国消亡以后,法家标准化的制造方式,被儒家上千年来消磨殆尽,现在的火器无法实现大批量的制造使用,更是无法实现持续的攻击,就连那个火力强大,类似后世榴弹炮一样的一窝蜂,只能实现早泄式的一次发shè,等到第二次发shè的时候,敌人的长刀已经砍到脖子了,此其弊端二。

    如果这里只承担开发设计,还可以接受,但是这里还要承担制造,就很麻烦。朱允炆把徐辉祖和杨荣叫过来,给他们说:“徐辉祖,兵部在斟酌一下,暂时不要造太多种类的火器,把人力、材料都集中到朝廷最需要的火器上。主要是制造火铳、还有这个轰天雷,其他的都暂时停下来。”

    “臣遵旨。”徐辉祖、杨荣齐声应答。

    “杨荣,在火器营训练五千骑兵,主要训练把轰天雷扔到敌方人群里。火铳兵、天雷骑兵和其他兵种如何配合,徐辉祖和沐晟负责设计训练,让在京各类守军,依照真正的战争兵种配置,在京训练,必须给朕练出一支古往今来最强最有用的神机营。”

    “臣遵旨。”两人回答后,更知道皇上对神机营多么重视。

    “杨荣,你监管火器制造局期间,参照三行火铳战法理念,让工匠们把一窝蜂再做改进,如果可以形成方便移动,能形成持续shè击的话,再制造。”

    “臣遵旨。”杨荣感觉到肩上的担子更重,不过皇上的那种理念,让杨荣更觉得受益匪浅。

    朱允炆安排完以后,继续在火器制造场观看,看来看去就是没有看到铁砂在哪里制造,作为火铳使用的重要原料,不在制造场制作,会在哪里呀?

    “石一、石二。”朱允炆把两个工头喊过来。

    “草民在!”

    “火铳用铁砂在哪里制作呀?”

    兄弟两人相对一看,石二不解的回答:“皇上,铁砂不用专门制作,在制作各类火器期间,落下铁屑,收集之后就是现成的火铳铁砂。”

    “胡闹!”朱允炆听罢不由的呵斥一声。

    吓得石家兄弟二人连忙跪在地上。虽然他们不知道“天子之怒,伏尸百万,流血千里”的说法,可是知道天子之怒,很容易砍掉他们的白头。口中不停的喊着:“皇上息怒,皇上饶命…….”

    朱允炆看着趴在地上浑身大颤的石家兄弟,只好走上前去,亲自把两人扶了起来,温言温语的说道:“朕没有怪罪你们,不要谢罪,起来吧!”

    兄弟二人还是不敢起身,经过杨荣杨士奇等人的解释搀扶,才提心吊胆的站起来。

    朱允炆继续用温和的语言说:“火铳发shè,全靠铁砂杀伤敌军,怎么能随便用一些铁屑充数,你们要给朕专门铸造火铳用铁砂。”

    “草民遵旨。草民今晚就制作火铳用铁砂。”石二赶忙颤声说话。

    “你知道怎么制作吗?”

    “草民选用jīng铁,用钢锉慢慢的锉,一定制作出上等火铳铁砂。”

    “哈哈!”朱允炆让石二的这个回答又逗笑了,“你这个憨货,朕要的不是那样的铁砂,朕要的是红豆粒大小,光滑圆润的铁珠。”

    “那么小的铁珠?”石二说起这制造铸造的事情,把刚才的害怕又忘得一干二净,“皇上,这铁珠太小,不好制作,草民试着用做出沙模,用铁水铸造,也许可以做出皇上要的铁珠。”

    朱允炆听石二如此说,知道石二还是没有想通,用沙模铸造一个拳头大的铁球没有问题,铸造红豆粒大的铁珠,就很困难,况且火铳铁珠用量极大,用沙模铸造,猴年马月才能做够。

    只好领着石家兄弟到了铸造场,边比划边解说,让他们先用沙模铸造出铁模具,然后用铁模具再铸造铁珠,这样就会大大提高产量。

    石家兄弟听着,一会迷糊一会惊讶,幸好杨荣在一边用笔记录,过后在让这两个兄弟试做,一定可以做出皇上需要的铁珠。现在的杨荣对朱允炆所有的奇思妙想都不会怀疑,皇上如此安排一定有道理,虽然他不知道道理在什么地方。

    朱允炆看着不很清醒的石家兄弟,知道技术这事急不来,不过现在火烧屁股,不急不行,现在不抓紧,等到朱老四打到南京,啥戏都不用唱了。

    “石一,你弟弟负责铸造铁珠,你除了负责制造火药以外,还要做一件事。”

    “请皇上下旨。”

    “朕早上在军营,看军卒使用火铳,装药、装砂、夯药很是繁复,而且每个人装入火铳火药和铁砂的量都不一样,杀伤效果也差异很大。你要多试验,看每个火铳使用多少火药、几粒铁珠效果最好。试验出来以后,用油纸把相同分量的火药、铁珠包好,这样一来,军卒装药速度会更快,发shè出去效果会更好。”

    “把包好的药珠装在竹筒内,竹筒用石蜡封死,就可以防止受cháo,还便于运送。你们可有信心给朕做出来?”

    “草民一定铸造出皇上说的那种铁珠,一定给皇上造出大明最好的火铳药珠。要是做不出来,皇上砍我们兄弟两个的白头!”石一信誓旦旦的回答,说到最后一句,还用手在脖子上比划一下。

    朱允炆也不能保证今天他所说的一切方法、技术、理念能不能让石一等工匠们理解,只希望在杨荣这样一个有知识的官员的带领下,往最好程度做。

    朱允炆安排铁珠的铸造,火铳子弹(药珠)的制造,从理论上能改善火铳的shè击距离和杀伤力,现在时间紧迫,只能做这种小幅度的改良,至于提升冶炼技术,造出更好的铁管,就只能等以后再说啦。

    说完原始版子弹制作以后,天已经不早,太阳西沉,挂在山顶,就如同一个红灯笼一样,朱允炆带领着徐辉祖、卓敬等文臣武将,离开火器制造局。

    至于火器制造局的其他细节,在路上给相关直属尚书安排。例如提升石一石二的待遇,按照兵部千户给予俸禄,其他工匠也要提高待遇,改善生活。户部负责拨款修葺制造局场地,改善工匠住宿,稽查制造局账目等等,事无巨细,只要朱允炆等想到,都会给徐辉祖、卓敬嘱咐一遍。他们两个记住每一个要求,明天就会派员处理。

    一路絮叨,不知不觉就回到京城,夜sè渐浓之时,朱允炆骑马抵达西华门,让那些官员各自回家。只对徐辉祖说:“徐辉祖,你到兵部大堂去一趟,看今天有没有盛庸递来的战报,朕在书房里等你。”

    朱允炆在夜sè中,疾步走进皇宫,身边众多护卫,也难以遮住发自骨子里的孤独。带着满身疲惫,口干舌燥的走进谨身殿书房。吴亮和思琪在宫里等候一天,看到皇上回来,赶忙打来热水让朱允炆净面洗脸,沏好热茶,端上晚膳,辛苦一天的朱皇上也该休息休息。

    朱允炆刚洗完脸,徐辉祖赶到书房外。传唤他进来以后,朱允炆奇怪的问:“祖辉,怎么来的这么快,朕刚进来,椅子还没有坐热。”

    “皇上,刚才一进城门,臣就让家人去告诉兵部值守官员,把今rì的战报送到宫外,皇上进宫不久,值守官员就把战报送到。”徐辉祖略作一点解释。

    “祖辉真是有心,忠于值守,朕心里欢喜的很。”

    “臣愧不敢当!皇上,兵部今天中午收到盛庸战报…….”

    “战报不急那一时半会,你也跟朕跑了一天,没有正经吃过饭食,就在陪朕共进晚膳,边吃边说。思琪,给魏国公添一副碗箸。”

    “臣谢皇上赐膳。”徐辉祖施礼以后,坐到朱允炆对面,经过几个月来的相处,徐辉祖等人已经知道现在的皇上不太讲究那些繁文缛节,把事做好就是最大的功劳。

    思琪摆好碗箸,给两个杯子斟满酒,在一旁执壶伺候君臣二人进膳。朱允炆喝几杯酒,吃几口jīng致小菜,问徐辉祖:“盛庸此次军报说了些什么?燕逆是否攻打辽东?”

    “启禀皇上,燕逆没有攻打辽东,而是十六rì师出通州。十九rì,燕军进驻夏家店,两天后经过直沽,突然循河南下,rì夜兼程三百里,二十五rì凌晨进抵沧州城下,当rì清晨,就猛攻沧州。”

    “好一个狡诈如狼狐的朱棣,诈言攻击辽东,却大军急行南下,打沧州的注意。盛庸没说沧州战事如何?”

    *****风叔卖萌*****

    关注新/浪作者同名微/博,了解最新更新信息。

    若果觉得还风叔写的不太烂,请加收藏(放入书架),赏推荐票票。各位鞋童看过来,这里的大叔也jīng彩!

小技巧:按 Ctrl+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;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章节目录,按 ←键 回到上一章,按 →键 进入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