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享到:
当前位置:许肯中文网 > 毒麦 > 第071章 山有歧路

第071章 山有歧路

书名:毒麦  类别:都市言情  作者:望舒 || 错误/举报 更新/提醒 投票推荐

    贾友虎和贾友牛住在同一个山坡,上下关系,不是指上下级的关系,是地理位置的关系。事实上也是上下级关系,不过,贾友牛是组长,贾友虎是村民。因村民不是官,没有级别,就忽略不计上下级的关系。

    在中国是很讲关系的。有个好爹,比读书强得多。现在不是拼成绩的时代,而是拼爹的时代。

    德志在上初中的时候,就听同学们说:“学好数理化,不如有个好爸爸。”

    当时不在意,随着年龄增长,到了高中,才发现这是真的。社会问题不说,单单说德志所在的班级,里面有一个市委书记的女儿,高考之前就保送到了华中师范大学,据说给了市政府十个指标,也就是说,有十名考生不用参加高考就直接保送进入一类大学。

    其他同学,因为是航空航天系统的子女,直接保送或者降分录取到航空航天大学,政府、国企、系统内的照顾,对于德志来说,完全是陌生的概念,也无法体会到有个好爹的甜蜜。

    不过,德志不恨自己的爹没本事,前面的路,谁都说不清。虽然他们进入大学校门,但是,不一定出了校门就一帆风顺。当然,有了好爹,总比没有要强。好爹只要在台上,有权,就可以为自己的子女安排好一切的。

    德志所在班级的市委书记的女儿为避免别人说闲话,也参加了高考,但是,高考成绩出来,据说的确达到了分数线,这个真叫坑爹了。本来就保送,还占了一个高考指标,将其他没好爹的考生排除了一个出去。

    据说后来,市委书记的女儿大学还没毕业,就分到了省建设银行。

    一位爷爷奶奶在高中当老师的同学,疯狂地追求官二代,即市委书记的女儿,疯狂地给她写情书,每天都写,写了厚厚一本,临到毕业前夕,将厚厚的日记本交给官二代,谁知市委书记的女儿竟不领情,人家有家训,要门当户对,一个穷教书匠的孙子,想攀高枝,没门。

    市委书记的女儿应该嫁给省委书记的公子或者更高级别才行,无论如何也不能屈尊下嫁给平民子弟。

    结果,市委书记女儿所谓的初恋就此葬送,成了政治的牺牲品。不过,她听从她好爹的话有好处,至少到了她的下一代,可以继续走这条特别照顾的路线。让自己的子子孙孙受益下去,直到“万代”。

    德志看清楚了,从学校老师开始讲关系,没有关系,寸步难行。要么有钱,也可以买通关系,中国从古就有卖官鬻爵的事,到现在还有,没有什么改变。

    德志出身在工农家庭,无权无势,但曾与社会高层人士子女在一起读书,所以看到了真相。明白了中国社会的确是靠关系才能存在和发展的社会。

    平时朋友在一起谈论,也对社会现象愤懑不已,可是,没有谁能改变什么,只有逆来顺受,甘愿认命罢了。

    其他的同学,不知所踪。二十年后,有同学发起老同学聚会,德志谢绝参加,知道那是一个攀比会,炫富会,充满了社会上各样的俗不可耐的东西,那样的聚会,高兴而去,痛苦而回,这是真的。

    拉拢人与人之间关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请吃饭了。中国是饿怕了的民族,见面不谈天气,只问:“你吃了没?”

    见面就问吃,看来,吃饭问题是比天还大的问题。吃饭的高级形式是喝酒,酒喝好了,事就准能办好,酒没喝好,事就黄了。至于酒后的其他活动,不容细述了。

    德志和尹懋被贾友虎盛情邀请去他家吃饭,刚好路过贾友牛家。贾友牛早就数次邀请德志和尹懋去他家吃饭,只不过,德志一直觉得他老俩人带着一个孩子,确实不容易,又要种地,贾友牛还要管理组里的事。

    虽说他的官不大,但是,村里接到上级的通知,要办什么事,最后都落在最基层,也就是组长头上。在中国的公务员序列里,要算不是公务员的组长最辛苦了。他们一年才几百块钱,村支书和主任是几千,就是这些拿几百元钱的组长,做着拿几千元甚至暗地里不知道多少钱的人做的事。

    德志和尹懋去过贾友牛家吃过饭,以后就不想再去了,主要原因就是觉得他们不容易。

    贾友牛自己没有孩子,他的姑娘不是亲生,是从林区抱来的,他们自己多年都不生育,因此对抱来的女儿更是疼爱,视为己出。

    好在他女儿争气,懂得用功读书,就成了一名老师,一开始德志猜想是民办,经打听,确实是民办教师。

    没有转正的民办老师工资非常低,因此在他女儿结婚后很长时间,家里的经济条件不是很好。因此,看到有人在公路边上挖地基盖房子,他们心里也痒痒。

    村里的小学说撤就撤,合并到另一个村,集中上学,因此,村里的民办老师就无法安置。

    刚好,村里的省级公路加宽工程开始实施,以前的石子路,将要重新维修扩宽,铺上沥青,使道路更加平整易行。

    贾友牛受到邀请,他有些意外,这些年来,兄弟俩在一起吃饭的机会太少了。

    不是基金会在村里实施这个水利项目,恐怕他们后半生就这样过了。真是鸡犬之声相闻,老死不相往来,他们家一个在上,一个在下,又同宗同姓的,为什么不来往呢?

    德志弄不清楚,也不想动脑筋去想。尊重他们的作法,不来往就不来往,没什么的。

    德志想,贾友牛会不会去呢?这几年,贾友虎混得不错,而贾友牛就差一大截儿了。但,贾友虎一直没有讥笑或者瞧不起他的意思,只是各自忙各自的,没事就不来往,有事能自己克服就克服,不能克服需要帮助,就开口求帮助。平时,各自过各自的生活,没有什么。

    贾友虎的妻子已经回来,在家忙着。她看到德志、尹懋和贾友牛来了,很高兴,连忙招呼大家坐,然后沏茶、拿瓜子和水果,请大家吃,她自己又一头钻进厨房,继续忙碌。

    贾友虎主动去帮,堂屋里就只有贾友牛和德志他们了。

    德志爱看电视,但是不知道怎么开,又不好意思问,就忍住。当贾友虎来到堂屋拿东西的时候,德志就怯生生地问他:“想看一会儿电视节目,可以吗?”

    贾友虎说:“当然可以了。来,我来给你打开。诺,这是遥控器,不好看的节目就跳过去,你们先坐一会儿,我去帮忙。”

    尹懋问:“需不需要我们搭个手、帮帮忙?”

    贾友虎说:“算了。你们不要管,我能应付。”

    德志不喜欢看电视剧,但是尹懋喜欢,最后遥控器到了尹懋手里,德志不再看电视,转为玩手机。

    贾友牛看看饭没好,就要回去,想帮家里做点事。贾友虎说:“过半小时后下来吃饭。”

    贾友牛说:“好的。”

    吃饭的时候,德志说:“明天晚上召集大家开个会吧,请大家将任务分派下去,每户都要出劳动力,挖管槽,然后埋设水管。按照我们的要求挖,明晚开会时再强调一下吧。”

    尹懋很爱看战争题材的电视节目,这个和他的基督徒的身份好像不太适合。不过,他已经习惯了,这叫“积重难返”,他以前差点当了兵,后来阴差阳错,竟连民兵都不是了。

    从抢电视机遥控器来说,尹懋是自私的,但又要装大方的一个人。

    其实,德志对于电视连续剧,从头到晚看完整的,没有一部。

    德志的时间很宝贵,没有多余的时间花在无聊的电视节目上。特别是对于战争题材的,有时候也看看,可没有上瘾。

    德志选择电视节目的首要内容是,学习型的,不要情节型的,看那样的节目很花时间。就像读小说一样,读了上集想中集,读了中集想下集,总想看看主人公后来怎么样了。

    结果很浪费时间。在以前,德志也爱看一些历史题材电视剧,后来上了大学,要修完所有课程,避免补考,就放弃了继续看电视剧,不过,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,多少还是受身边人的影响,在无聊的时候,偶尔也看看,并没有彻底地杜绝观看。

    晚饭后,天黑得很,贾友虎找出电筒,像探照灯的那种,他说是他儿子从广东带回来的,借给德志和尹懋用。贾友牛很聪明,趁刚才回家做事的时候,天还没黑,就拿了手电筒,不需要找贾友牛借了。

    回到宿舍,德志让尹懋先洗,然后是德志洗,弄完之后,德志看了一会书,写了日记,做了祷告,安然入睡。

    早晨,他们商量,一组的群众会是晚上召开。白天没事,就去看看纪念碑有什么变化没有,走访一下贾山,也就是那位刻碑文、立石碑的石匠。如果遇到宫支书,就告知晚上一组有会要开,愿来就来,不勉强,如果没有遇到他,就不告知,毕竟是快要结束了,在最后的阶段,新上一个小项目,也没什么大的影响的。

    简单地吃过早饭,德志和尹懋前往贾山家。德志想爬山,这样就近多了。但,尹懋不干了,他说:“又没有什么特别紧急的事,从小路走干嘛?小路的坡度太陡了,站不稳,要摔跤的。不如顺着公路慢慢往前走。那要好得多呢。”

    德志不想和他分歧太大,无论走小路,还是走大路,都是要到目的地去的。

    俗话说“条条大路通罗马”,只要能到贾山家,就行,何必问从小路还是从大路走的呢?

    在这个问题上,德志很清楚,两个人在一起,难免会有矛盾和摩擦,如果各不相让,最后准是两败俱伤。

小技巧:按 Ctrl+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;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章节目录,按 ←键 回到上一章,按 →键 进入下一章。